化学防晒霜存在致敏可能性

过敏困扰了不少人,生活中有不少人对化学品过敏,对于不想被晒黑的人来说,防晒霜会经常用到。但就是日常使用的化学防晒霜,其中的有些成分就会引起部分人士过敏。

防晒霜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,物理性常见的成分有氧化锌、二氧化钛,主要是反射紫外线;化学性成分比较复杂,除了上述的成分,其他可能如对胺基安息香酸(Para-Aminobenzoicacid,PABA)、水杨酸盐(salicylates)等等,主要是吸收紫外线,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,借此降低皮肤伤害。

物理性防晒的成份不会被身体吸收,但不清爽、厚重,彷彿上了层妆,因此有时会产生痤疮,但现在产品大都有制痘成分,因此这类情况比较少。

化学性防晒使用起来较清爽,但因成分复杂、较刺激,容易造成接触性皮肤炎。夏天因为防晒霜导致过敏、皮肤炎的门诊人数会增加,建议孩童不要使用化学性防晒乳。而且不论是防晒乳和化妆品大都含有防腐剂成分如对羟基苯甲酸(paraben),研究证实可能引发过敏或湿疹。

目前的研究发现水杨酸和物理防晒剂无法穿透角质层,所以引发敏感反应的可能很小。但是在全身连续使用4天二苯酮后,血浆和尿液中可以检测出来。所以是有机会引发过敏的,但由于平时人们使用的频率和强度并不大,所以不用考虑其致癌风险。

二苯酮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防晒剂,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用于防晒霜中。紫外线会使某些色素褪色,或者让一些物质失去活性,因此不少产品都需要额外添加防晒剂(或称紫外线过滤剂),因此,二苯酮也可能存在于其他个人护理产品中,比如染发剂、香水、洗发水、除臭剂、指甲油。在工业上,二苯酮一般用于延长颜料、清漆和其他工业产品的保存期,制造供彩色摄影使用的塑料滤镜,保护彩色印刷品的喷雾和橱窗陈列品的透明薄膜。

当皮肤接受紫外线过度暴晒后,会损伤表皮细胞;活化酪胺酸酶,加速色素合成,破坏皮肤的保湿功能,使皮肤变得干燥,让真皮层中的弹力纤维受损,使细纹产生,在强烈照射下,还会造成肌肤发炎、灼伤。有异常情形时,则会变成色素性的皮肤癌等。

在一次性较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皮肤后,经数小时至10余小时皮肤出现弥慢性红斑(晒斑),颜色鲜红,皮肤水肿,严重都会起水疱。在日晒后第二天皮肤红斑反应达到高峰,经一周左右红斑消退,有落屑和色素沉着,自觉皮肤灼热疼痛,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反应,如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恶心和全身不适,甚至出现心悸、谵妄与休克。

防晒主要阻隔或吸收的的紫外线类型有UVA(长波紫外线)、UVB(中波紫外线)和UVC(短波紫外线),不同的紫外线对于皮肤的伤害有所差异。

最好的防晒手段还是物理防晒,遮阳伞、防晒衣都是很好的选择,使用物理手段隔绝阳光可以完全降低强烈阳光带来的各种伤害。

免责声明:凡本站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看点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。